一項關于有了孩子后生活樂趣減少的報告稱,當代文化觀念能迅速反映出家庭生活的變化。人們常常會發現,撫養孩子的生活被描寫得十分無趣,遠不如之前和之后的生活那么舒適。沒有孩子的生活被描述得具有積極的意義和目的,而且充滿了樂趣和自由。對比之下,有孩子的生活則被認為要承擔巨大的壓力,肩負沉重的責任。總而言之,沒有孩子的生活特點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實際上,那些選擇不要孩子的年輕人和沒有孩子負擔的老年人標榜的文化說辭就是'照顧好自己。
把一年年的時間花在撫養孩子上正好相反。為人父母就意味著要照顧那些依賴自己的孩子,要把孩子的要求放在首位,自身的需求退居其次。傳統文化通常贊美父母的工作成果和犧牲精神,以此作為一種激勵和補償,但是現在一切都變了。
父母的角色慢慢變成了一個負面形象。這種新的刻板印象包括各種各樣的父母:從對著自己孩子大喊大叫的競技類運動型的父母,到對自己不守規矩的孩子從不管教、任由他們在公共場合惹人煩的父母。最近出現的一種類型是所謂的“直升機型父母”。之所以這樣稱呼他們,是因為這種父母在平時應該正當教育孩子時往往不見蹤影,等到孩子一旦犯錯、造成不好影響時就突然出現,不分是非地袒護他們。
報告中說,電視節目經常取笑一些做父親的人。最近做母親的人也同樣被取笑,認為她們不合格,如果沒有保姆的幫助,她們就沒有能力照顧好孩子。電視節目還認為她們過于嬌生慣養、粗心大意。相對于近幾年在美國熱播的一系列電視劇,比如說《老友記》和《欲望都市》,宣揚的都是都市里年輕的單身貴族的生活。
對孩子的偏見報告問到,這對未來預示著什么。首先,政治會減少對家庭的支持。在最近的一次總統選舉中,選民當中僅有不到40%的人為人父母。做父母的人投票率減少意味著會降低對投資修建學校和組織青年活動的支持。全國有很多社區已經開始限制修建經濟型的獨立家庭公寓,以此縮減財產稅。從文化的角度來說,對孩子的偏見似乎在增長。
大人們的娛樂消遣 – 賭博,色情業和性交易 – 是增長得最快、而且最賺錢、最能刺激人消費的一部分。報告中提到,比較而言,做一對全心投入的父母則要受到越來越多無情的批判。實際上,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一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婦女履行母親的義務是在浪費她的時間和才干。所以現在更多支持撫養孩子的、一貫的價值觀 – 勇于犧牲、穩定、可靠、成熟 – 將會不那么受到關注。
報告注意到“在一個過于注重物質成就的社會里撫養孩子非常難。” 報告最后總結說“當社會(對撫養孩子這件事)態度十分冷淡、甚至反對的時候,我們可以想象,那些還想著撫養下一代的人要面臨多大的困難。” 7月9日,世界家庭大會在西班牙的巴倫西亞召開。
在大會最后,教皇布道時總結說,只有“建立在男人和女人牢不可分的婚姻之上,在家庭里,人們才能互敬互愛,構成一個完整的家。” 他說:“父母滿心歡喜地迎接我們的到來,并伴隨我們踏出在這個世界上的第一步,這種愉悅的愛是就是圣事的標記,就是賜予我們生命的天主仁慈的愛的延伸。本篤十六世解釋這種被天主迎接和被父母關愛的體會“為我們最自然地長大、成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引導我們追求真理、關愛,超越自我與他人和天主交流。”這是一個逐漸被當今社會破壞著的基礎。